莫莫无言

叔本华:人,要么孤独,要么庸俗

——观《布鲁克林》




(BBC又一次不负众望地把一部剧情格调应该都很平凡的片子拍出的英剧范。)

真的太喜欢太喜欢这部片子,和当年看《醉乡民谣》一样在品味主角的孤独与乡愁中哭得死去活来。

所以一定要写点什么,乱七八糟不知如何开口。就从一些我知道的东西开始吧。


爱尔兰的菇凉,给我的印象一直都是坚强、沉默、隐忍,并不娇小的身躯里时刻装着梦想与家乡。让我很受惊吓所以印象很深的是,2011年的爱尔兰电影《岛》中,爱尔兰妹子孤身登陆苏格兰小岛只为杀死抛弃自己的生母。总之,这个岛国的人民呀,个性不鲜明外表也不出众,但是骨子里有一种温柔而强大的力量。

《布鲁克林》讲的就是另一个爱尔兰妹子的故事。

20世纪五十年代,美国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来自世界各地的无数年轻人来到美国的诸如纽约等大城市谋生。在这样的大潮下,艾利丝离开家乡,只身远赴纽约。

在船上,一个经验丰富的艳妇体贴地教给她“船上生存法则”,迷茫懵懂的她则从这一趟上吐下泻加发烧的行程中察觉出了未来的不善意。

在纽约,她拥有一份收入不高却稳定的工作、一个热衷八卦的寄宿家庭,尽管生活不如人意,她却默默地用爱尔兰式的温和与隐忍应对着一切非难。乡愁是一种毒,令她一边流泪一边笑着迎接客人。举目非亲非故的孤独像一把抵在她脊梁后的匕首,逼着她日复一日地前行。

终于,她遇见了他,像孤鸟在沙漠中遇见一棵树。意大利裔水管工托尼·费奥雷罗成了她在这座城里的唯一倚靠,两个中产阶级青年在社会冷漠的急剧变化下相互扶持,相互取暖。

转折来了,甜蜜平静的生活被姐姐萝丝去世的消息打破。“太突然了。她很早之前就得了病,她自己清楚,但不愿告诉别人。”——另一份更残酷的爱尔兰式的坚强与隐忍。放下家人的她一遍一遍地反省着,“我到底为什么要来呢?”此前,家人一直是她生活下去的一切动力。如今,为了给她未来,她们咬牙放弃了相依相偎的生活。悲痛之余,她必须回乡参加亲人的葬礼,托尼为此愁肠百结,“故乡,毕竟是故乡啊。”为了让他安心,她仓促地与他结婚后便踏上了归程。

故乡的伙伴们热情地拉着她问长问短,还邀请她参加一个将近的婚礼,为此她不得不推迟回纽约的行程。已经失去一个孩子的母亲为了让女儿永久性地留下来,给她找了当地的工作,同时极力撮合她与吉姆·法瑞尔,一个善良踏实的爱尔兰典型男孩。

小镇的平静生活与大城市的奔波劳顿,终究她还是选择了以孤独和沉默应对。最终她依旧孤独地返回纽约。那里有她的树啊。

返回纽约的船上,她把“船上生存发展”教给一个恰如当时的她一样迷茫懵懂的女孩。在她并未察觉时,那座城带给她的一切已然深刻地改变了她。

她终究和托尼在城郊拥有了自己的房子。日子如流水般安稳而平静。

可是,到底哪里是家呢?

好像都不重要。等到她年老了,在冬日的炉火前,坐在吱呀作响的老摇椅上,捧着一杯热可可,总会想起那段孤独的日子。宝贵的孤独的日子。


叔本华说,人,要么孤独,要么庸俗。

谁没有那样一段日子呢,选择沉默,选择隐忍,选择在打磨中成长,用彻骨的孤独逼着自己前行。


2016年2月8日 中午

评论(1)
热度(8)
©莫莫无言 | Powered by LOFTER